歲末年初,白沙路旁一棟老舊而有底蘊的臨街房中,已過而立之年卻帶有與年齡不符更顯成熟的王華林,在這個原學校實習工廠遺留的大廠房中,謀劃著資產經營公司二次創業藍圖。
王華林,男,漢族,1981年生,中共黨員。2011年調入資產經營公司,現任產業黨委機關黨支部書記、資產經營公司總經理,在產業黨委、資產經營公司董事會領導下負責公司日常經營與管理工作,連續8年年終考核評優。
作為資產經營公司新生力量的代表,王華林面臨著高校校辦企業剝離、受托管理出租公房歷史問題突出、科技成果轉化及創新創業任務艱巨等挑戰。面對挑戰,王華林潛心用功,以熱情飽滿的工作狀態,試圖摸索一條具有西電特色的校辦產業發展路徑。
做合格黨員,發揮基層黨支部“班長”作用
“黨支部書記是黨的最基層組織的領頭人,是黨支部一班人的“班長”,其個人品質、才能、工作方法對黨員、群眾的凝聚力起著重要作用,既要言傳更要身教。”王華林時刻用這種準則嚴格要求自己。
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大系列全會精神、十九大精神時,王華林始終按照要求先行學懂、弄通、做實。他說,黨支部書記一定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只要這樣才能把當前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貫徹下去,才能確保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
“以身示范,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同事對王華林的評價。工作中,他嚴格地要求自己,對工作一絲不茍,不允許絲毫的不利于學校利益的事件發生。對待同事,他細致關心,耐心指導,熱心解決工作與生活中的困難,具有較高的威望與較好的口碑。
做創新先行者,將高校產業社會服務功能推向深入
作為學校社會服務窗口之一的資產經營公司,王華林在調研學習國內知名高校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實際,以創業孵化的精準幫扶與知識產權圖譜化運營為切入點,創新性地提出并設立了以市場化機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及創新創業工作的公司化主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一年來,在學校科研、人事、國資部門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政府以及學校改革的政策性紅利,在創新體制機制、搭建運營平臺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已成為校內科技成果轉化及創新創業工作開展的一支發展迅猛的生力軍。2017年11月19日,西安電視臺 “壹訪談”欄目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的運營模式與雙創工作進行了專題訪談。
目前,工程技術研究院以虛擬公司群為抓手,充分利用校內外優勢資源,先后成立了網信安全、知識產權、計算與測試中心等三個業務事業部,具體從事學校相關學科的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并從政策層面上促成學校認可教師在工程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業績;以西電為主體,聯合陜西省高校產業協會、天朗科技搭建了科技成果轉化線上平臺---西部產學研在線,吸引了西工大、西郵等5家省內高校入駐;創建“西電石頭眾創空間”品牌,在西安高新創業咖啡街區落地近1000㎡示范性雙創載體,并與西咸新區達成建設西電灃東雙創空間合作意向(近3000㎡);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為發起人,籌建3000萬“西軍電創投種子基金”,預計2018年將募集500萬元用于扶持我校師生微種子期創新創業項目;根據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反饋意見,設立了留學服務中心,力爭以市場化機制服務于學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服務我校“大學文化建設計劃”,打造“西電印象”校園文化產品,成為我校紅色大學文化的建設者、參與者、傳播者。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王華林所帶領的工程技術研究院管理團隊正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的這一科學論斷為指引,以服務學校、服務師生、服務企業為目標,不斷探索符合西電實際,力爭形成西電特色的成果轉移轉化的創新模式。
做守護衛士,促進學校經營性資產保值增值
2015年1月1日,按照學校要求,資產經營公司逐步受托管理南北校區的出租公房。學校周邊開發業態低端、管理不規范等,是擺在資產經營公司經營班子面前的現實問題。
“管理的基礎是先摸清基本情況”。對于受托管理的出租公房,王華林與工作團隊一起花費近2個月時間,以“挨門逐戶、以房對合同、以合同核房”方式,對出租公房的位置、面積、單位面積租金、合同期限、租戶層級、歷史形成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詳細摸底,并形成電子文檔進行信息化管理,“徹底將我校北校區出租公房情況弄了個清清楚楚”。
“在摸清出租公房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我們趁熱打鐵,三易其稿,出臺了《陜西西安電子科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受托管理出租公房及土地公開招租管理辦法(試行)》,要用制度進一步規范受托出租公房及土地管理,保障國有經營性資產保值增值”。2017年,資產經營公司對受托出租公房及土地到期合同完全實現公開招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王華林始終告誡自己,面對學校的信任,“不要在最好的崗位上睡覺”,不容許自己有半點懈怠。唯有對標先進,披荊斬棘,換檔提速,追趕超越,才能不辜負學校、領導及同事對他的期望,才能不負年華好韶光,盡情書寫資產經營公司未來精彩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