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新聞網訊(通訊員 馬雨桐 陳朝暉)為了進一步深化學院與小布鎮合作關系,共謀革命老區美麗鄉村建設發展,上好師生共育的大思政課,根據機電工程學院黨委安排,7月19日至7月21日學院16名師生前往革命老區寧都縣小布鎮開展“尋根紅色小布育初心,助力美麗鄉村建新功”師生同行共融共育主題教育學習培訓。培訓通過實景式、沉浸式學習實踐追溯紅色校史,體悟革命傳統,激勵學院新入職青年教師和學生讀懂學校不忘科技報國初心、勇擔科技強國的使命,提升青年師生干事創業的信心,在新時代書寫新篇章,展現新作為。臨行前學院黨委書記梁瑋,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武為學習培訓師生舉行送行會,進一步明確學習培訓目的,提出要求和希望。
追尋先輩足跡,傳承革命精神
7月19日下午,師生一行先后參觀了寧都反圍剿戰爭紀念館和寧都起義紀念館。在寧都反圍剿戰爭紀念館內,師生全面了解五次反“圍剿”戰爭的歷史脈絡和反“圍剿”的關鍵人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所經歷的崢嶸歲月。在寧都起義紀念館,一幅幅生動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文物、無不表現出起義部隊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此行中,師生們在小布鎮共同參觀紅色場館、聽取紅色故事、重走游擊小道,親身感受到當地的紅色氛圍,感受到當時革命先烈們的英勇和犧牲精神。
尋根育初心,踐行擔使命
20日上午,師生參觀了學校辦學舊址——位于寧都縣小布鎮的龔氏家廟,現場由學院輔導員馬雨桐進行校史宣講,幫助參訓師生重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辦學歷程,砥礪初心使命,賡續紅色基因,努力增長本領,進一步汲取推進學院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力量。學院新入職教師劉銘談到,通過參觀紅色景點、聽取講座和與革命老區的人民交流,能夠深入了解學校的紅色根脈和紅色文化,拓寬自己的歷史視野,并從中汲取智慧和勇氣,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有志青年,并在今后的教學科研工作中要牢記育人初心,擔當復興使命。學院2021級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生姜吉超談到,中國共產黨在當時艱難困苦條件下開展革命斗爭,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打下深厚根基,以星星之火點燃燎原之勢,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銘記歷史,開拓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20日下午,學院參訓的青年教師和學生一同學習了西電紅色校史故事。通過這次學習,師生們對西軍電最初的發展由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學校“半部電臺起家,長征路上辦學”的歷史有了更深的感觸,師生們從一個個真實故事中感受到西電人白手起家,突破技術封鎖,從無到有的艱難過程。
當天晚上,師生一同聽取了由工業設計系豐博老師主講的《“紅色尋根 實踐育人 鄉村振興”三位一體課程思政》輔導報告,豐博老師分享鄉村振興視域下以美育教育和實踐育人為特色的設計類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與經驗,探討了紅色尋根、實踐育人、鄉村振興三位一體,理論聯系實踐的大思政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路與途徑,引導參會青年教師結合本專業特色、開展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思考,參訓學生也表示深受鼓舞,對鄉村振興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揭牌教師教育實踐基地,上好師德師風“實踐課”
21日上午,學院師生和小布鎮人民政府共同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部無線電偵察臺舊址、西電辦學舊址——龔氏家廟舉行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師實踐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學院工業設計系教師豐博同志和小布鎮一級主任科員胡云龍同志一同揭牌。
機電工程學院小布鎮“教師實踐教育基地”的建立是學院加強新入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有力舉措,該基地之后將作為新入職青年教師了解西電紅色歷史、紅色文化的重要培訓場所,學院計劃每年組織新入職教師前往小布鎮開展初心尋訪之旅,堅定青年教師立足中國大地做研究的初心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校地通力合作,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揭牌儀式后,雙方就小布鎮紅色文化挖掘與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等進行座談。座談會上,學院介紹了近年來在蒲城縣高陽鎮等地參與鄉村振興的工作模式和經驗,陳朝暉代表學院為小布鎮贈送學院文創作品和《西電紅色校史故事》書籍。同時,會上雙方共同簽署了校地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承諾將在人才培養、紅色文創、大思政課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進行實質性合作。
各位青年教師也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立足祖國大地,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結合小布鎮實際,提升小布的產業發展質效和信息化建設水平,助力當地建設成為和諧、宜居、美麗的新農村,為寧都鄉村振興貢獻機電力量。
追溯紅色記憶,體悟紅色文化,此次實踐學習是學院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一次師生學習培訓,堅持同向同行、同學習、同教育的原則;也是一次教師暑期實踐教育和學生社會實踐,是了解國情,感受美麗鄉村建設內涵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做好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工作的一次重要培訓,通過師生同行共育,感悟學校紅色歷史,引導青年師生自覺傳承“愛黨愛國、勤勉務實,信息特色、敢為人先”的西電特質,激發青年師生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通過這種實踐形式,師生可以從紅色故土中吸取力量,尋根筑夢,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優秀品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